Skip to content

全球最新投資潮流 STO

秒懂,零基礎也能看得懂的 “STO” 懶人包

你的投資標的僅限於證券市場嗎?近年各國投資人瞄準STO市場,STO投資將成為未來趨勢,你還搞不懂STO嗎?若平常沒有在追加密貨幣、代幣證券化的人,一開始看到STO肯定覺得很複雜,有點害怕即使花時間了解,會不會還是看不懂,這篇文章就是要讓你即使零基礎也能深入了解STO到底在做什麼。讓你可以跟上最新的投資潮流!

在這邊,我們分成了幾個步驟帶大家深入了解STO。

若要了解STO,首先要先了解加密貨幣:

加密貨幣,簡而言之,即是一種依賴網絡、沒有實體由科技技術運行下而產生的貨幣,卻跟一般貨幣一樣可以進行買賣跟投資,關於更多加密貨幣的介紹,請參考上一篇一樣超級白話文的懶人包文章:Sigma APP主流虛擬貨幣新功能(https://gammaparadigm.com/2019/12/26/sigma-app)

下一步,要了解IPO及ICO:

IPO:

IPO(Initial Public Offerings),中文意思是「首次公開發行」或「首次公開募股」,也就是公司透過證交所,第一次公開地發行股票並用發行的股票向大眾募資,而大眾若買了此公司的股票,擁有股份後就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。在IPO前,公司是私人性質,股份由早期投資者所有,也只有他們能進行該公司的股份買賣,但股票公開發行後,便可以由大眾自由的在證券市場進行買賣,公司也從私人公司變成上市公司。

ICO:

而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),中文意思是「首次代幣(Token)發行」,看到這邊有沒有覺得怪怪的,ICO的 “C” 明明指的是 “Coin”,怎麼會變成 “Token”呢?,因為實際上 “Coin” 指的是比特幣、以太幣等,這些以自己的區塊鏈技術發行的加密貨幣,而 “Token” 則是指公司第一次公開地用 “Coin” 的區塊鏈技術發行代幣(Token)。
(關於區塊鏈技術詳情請看上一篇文章Sigma APP主流虛擬貨幣新功能:https://gammaparadigm.com/2019/12/26/sigma-app)

ICO的價值主要來自發行者的服務,投資人購買該公司所發行的代幣,主要可以用來購買該公司在募資時所發表的白皮書中,提到的最終的產品或服務,也可以在平台上跟其他投資人進行買賣跟交換,不過投資者不會獲得公司的股權,屬功能型代幣。而此代幣跟加密貨幣有一樣的優勢,包含降低傳統證券的交易成本、交易無國界、無時差,ICO發行公司用代幣取代股票向大眾進行募資,不過募資的標的包含原本就有價值的加密貨幣(Coin)如比特幣、以太幣等,以及法幣,也就是說ICO跟IPO的主要差別即一個是發行「股票」,另一個則是「代幣(Token)」,且ICO募集的資金是虛擬貨幣及法幣,而IPO募集的資金只有法幣。此外,IPO跟ICO還有一個特別的差異,就是ICO不受第三方或政府所監管。

前幾年很流行的ICO,竟然發生了詐騙危機:

從前文可以看到ICO並不受政府監管,也因此ICO在近年有許多詐騙案件的發生,根據ICO諮詢公司Satis集團的數據顯示,在2017年時,有78%的ICO案被歸類為欺詐,除了這些欺詐型專案,另外有4%的ICO案雖然成功募到資金,但後續並未按照原本計畫進行,部分公司有將資金退還給投資人,但也有一些例子是公司負責人直接消失。且有3%的計畫即使發行代幣,但沒有上架任何交易所。

而根據企管顧問公司資誠(PwC)與瑞士加密谷協會(Crypto Valley Association)合作發布的報告,有高達56%的ICO根本活不過四個月,大多數ICO之所以失敗,不外乎是因為募資失敗、憑空消失或因法律監管問題消失。雖然近8成的欺詐率看似很高,但所幸大多數人並未落入ICO陷阱。報告指出,以金額來看,約11%的金額流向欺詐類ICO,且主要來自Pincoin (募得6.6億美元)、Arisebank(募得6億美元)、Savedroid(募得5千萬美元)。

因此,許多國家開始明文禁止ICO,如中國、俄羅斯,且曾是ICO發行世界第一的美國,其ICO發行也從32%下降至2018年的10%,加上原本IPO因傳統法律規範,導致整體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匱乏,退出困難,完全不能滿足投資人的訴求,使得全球積累了超過70萬億美元的股權資產無法得到有效流通,在上述的情況下,STO因應而生。

所以STO到底是什麼呢

STO是ICO與IPO的綜合體

STO的全名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s,中文稱作證券型代幣,STO是2017年底從美國開始流行的, STO就像是IPO、ICO兩者的綜合體。STO 將特定資產或企業營收以代幣形式發行,也就是說STO發行的代幣與IPO發行的股票在本質上是相同的,兩者皆是用來表彰資產的所有權或是相對應的權益,無論是投資人參與 STO 所購買的虛擬貨幣,還是 IPO 購買的股票,兩者都屬於企業發行的證券(security),即代幣具有證券(股票)漲跌的性質,STO背後也同樣的有資產保證及受到政府監管。

STO和ICO不同的地方是其「代幣(Token)」是表彰特定資產或一家公司的收入,屬證券型代幣。而STO與ICO的相似之處在於,STO同樣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做代幣發行,因此相對傳統證券,STO在「效率高」、「成本低」、「投資機會多」三項項目上優異許多。首先,STO透過區塊鏈技術中智能合約(Smart contract,關於智能合約詳情請看上一篇文章,Sigma APP主流虛擬貨幣新功能:https://gammaparadigm.com/2019/12/26/sigma-app) 的編程,簡單而言,您可以把智能合約想像成一種自動化合約,他將股票的利息、分紅等內容編入證券中且自動化執行,並具備全天候交易、T+0同步完成清算等傳統證券所沒有的優勢,亦即降低了傳統證券交易的時間成本,再者,代幣擁有區塊鏈技術的無國界、無時差優點,提升了交易效率,最後,規模較小的企業及新創公司有更多機透過STO募資之方式在短時間中從全球投資人募集到營運所需之資金,並藉此提升公司知名度,此外,因為代幣的單位可以被無限分割到極小化,因此投資人不需要擁有很多錢就能進行投資,一些過去投資人望塵莫及、需要大金額的投資,如房地產或是股價昂貴的股票,都可以被代幣證券化,分割至較小的單位,譬如說,購買房地產,過去必須一次買整戶,但是透過區塊鏈可以千分之五、千分之二碎片式的購買,投資人可以花一點錢投資小單位即可。

STO比ICO安全性高

STO並沒有上一篇提過的加密貨幣的其中一項特徵:去中心化,一般而言,目前大多數的STO是利用以太坊(Ethereum)代幣標準加上監管層協議(Polymath, Harbor)發行具有資產擔保的代幣(Token),也就是說,投資人不需要像投資ICO一樣,擔心是否容易遇上詐騙,STO發行時,發行的人或公司背後必須有資產作為支持,比如動產、不動產,或是公司的其他資產,並在政府審核及合法的監管體系(如美國的SEC)下才能進行發行代幣的動作。

看了長長的一篇文章,為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,我們在這邊為大家整理了STO、ICO、IPO之間的比較圖以及STO的特點

STO、ICO、IPO的比較圖

STO的特點:

STO特點 特點解釋
效率較高 代幣(token)所代表的權利可以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,如股息、投票權和利息,它們能編入證券本身並完全自動化,例如:每個月分派股息。
所有權與轉讓 代幣化證券具有區塊鏈的技術特徵,有不可竄改性,同時在所有權的轉換上,能夠立即轉讓。
高互通性 代幣間可在不同交易所間轉換,也可以與其他加密貨幣,甚至是其他代幣化證券交換。
流動性較高 相較於傳統證券,代幣化證券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快上許多,因流動性不足造成的溢價較不易發生,帶來更高的市場效率
成本較低 代幣化證券,將能夠利用智能合約執行許多功能,因此無論在證券發行、註冊、交易、結算,或是法規審核方面的成本都較傳統證券低廉。
零時差 全球都是交易市場,沒有時差,交易不間斷不休息。
投資單位分割極小化 大金額的投資,諸如房地產或是股價昂貴的股票,都可以被分割為較小的單位,供給大眾投資。
可擴大投資市場 因轉讓的便利性,加上區塊鏈無國界的限制,讓可以參與投資的群眾範圍擴大,無論是機構或者散戶,都能進入這個市場
透明度較高,且不可篡改 無論基於何種區塊鏈平台,與傳統證券由第三方主導的機制不同,代幣化證券都大大提升交易的透明度,且無法竄改。
可證券型代幣的資產:(舉例) 如房地產、合資股票、合資公司、公部門債券發行、ETF、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、指數基金都是可以代幣證券化的資產。

最後的最後,問大家一個問題:你知道台灣在2019年6月份發布了STO法案嗎?

而台灣也是第一個針對STO代幣發行立法的亞洲國家,想知道更多關於台灣STO的消息嗎?歡迎follow我們的粉絲專頁,下一篇文章一樣會以最白話直接的方式,告訴大家台灣STO的發展背景及現況。


參考資料:

數位時代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9905/ico-80-scams

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 (股) 公司https://www2.deloitte.com/tw/tc/pages/risk/articles/finance-sto-challenge.html

區塊客:【STO 功能與限制】證券型代幣是幣圈藍海或是海市蜃樓?


編輯:Sarena Chang、王姵懿

One thought on “全球最新投資潮流 STO Leave a comment

發表迴響

%d